社会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简介
时间: 2019-12-11  作者:   浏览次数: 1781


苏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303

  一、学科简介

苏州大学社会学专业早在其前身东吴大学就已设立,有着悠久的学科渊源。解放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9年4月,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的倡议和指导下,成立了社会与发展研究所,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社会学专业硕士点,201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学术梯队合理,有硕士生导师7位,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分布在省内外高等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并已成长为教学、科研和业务骨干,还有些赴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学位点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城乡社区研究、区域社会发展研究、环境与社会研究、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等。本学科依托苏州大学图书馆和社会学院资料室,藏书丰富,科研条件优越。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以立足苏南、面向全国,强化应用为取向,研究领域突出了苏南地方发展特色,研究成果既提高了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水平,又直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社会服务。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

 2、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了解社会学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动态。具有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社会服务的能力。

3、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人文素养,对相关学科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外语阅读与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本学科领域内和实际工作中开展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格。

 三、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

    1.培养年限

    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学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采取指导教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1. 课程结构及总学分

    硕士生在课堂完成的课程学分不少于36个学分。在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若干供硕士生修读的补修课程、任选课程等,所得的学分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授课教师

考核方式

适用方向

公共课程9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

各方向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方法论

16

1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

按文理选课

基础英语

54

3

第一学期

外国语学院

课堂考核

各方向

应用英语

学术交流英语或英语翻译写作

54

3

第一学期

外国语学院

课堂考核

人文社科类

专业核心课程(不低于15学分)

社会学理论专题

54

3

第一学期

王俊敏

读书报告

各方向

城乡社区研究

54

3

第一学期

张明

论文

各方向

区域发展研究

54

3

第一学期

高峰

期末论文+课堂考核       

各方向

人口与城镇化专题

54

3

第二学期

宋言奇 

论文

各方向

社会研究方法

54

3

第二学期

马德峰

研究方案

各方向

培养环节4学分)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8

1

第三学期

高峰

 

各方向

中期考核

18

1

第四学期

张明

 

各方向

学术活动

36

2

 

宋言奇

相关专家

 

各方向

非学位课程(不低于8学分)

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

36

2

第一学期

汪萍

阅读和实践报告

各方向

老年社会学专题

36

2

第一学期

宋璐

论文

各方向

环境与社会研究专题

36

2

第二学期

王俊敏

论文

各方向

应用社会学

36

2

第二学期

张明

论文

各方向

发展社会学

36

2

第二学期

高峰

期末论文+课堂考核

各方向

人口社会学

36

2

第一学期

宋言奇

宋璐

论文

各方向













五、培养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文献综述:本学科对硕士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作出具体规定,并建立读书报告制度,由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

主要参考期刊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人口与发展、人口学刊、南方人口、 西北人口、民族研究、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研究、 江海学刊 、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 、学术探索、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等。(各研究方向根据要求增选)

主要阅读书目:

社会学原理、群学肄言、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共同体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社会冲突的功能、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社会学的想像力、风险社会、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社会学主要思潮、西方社会学史、社会学二十讲:二战以来的理论发展、社会理论与当代现实、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应用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现代化与社会转型、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人类学定位、社会人类学、社会学方法论、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教程等。(各研究方向根据要求增选)

2)开题报告: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完成,且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答辩。开题报告的基本条件为已完成文献调研,进行了部分预研工作,并撰写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课题的名称、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经费预算、已具备的研究基础、主要理论(技术)难题及拟解决方案等。开题报告必须获得学位点组织的集体审核方为通过。写作过程中如果临时更换题目需重新组织开题。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对照检查个人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考核。主要是对研究生政治思想及道德品质表现、课程学习情况,科研创新能力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等进行评定,最终由学位评定分委会作出综合评定意见。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完成,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限期改正和不合格四个等级,根据考核结果决定研究生是否可以正常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

3.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选听15次学科进展类讲座,将书面记录和撰写的心得体会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答辩前一个学期末将经导师签字后的书面材料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备查。

  六、科研与学位论文

1.科研要求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积极申报校级及以上研究课题,主动参加导师或其他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至少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或普通期刊论文2篇(不含增刊、以书代刊、论文集)。

2.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或现实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相接轨。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有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学位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论文书写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报告的编写格式》(GB7713-87)。学位论文及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

  七、毕业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实行毕业与学位申请制。具体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